109-1通識國文成果影片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文學沙龍講座:臺灣妖怪的奇幻之旅


文學沙龍講座:臺灣妖怪的奇幻之旅

講者:何敬堯老師(臺灣妖怪作家)

時間:2021/03/30

地點:共同教室大樓106教室


本次「文學沙龍」邀請臺灣知名妖怪文學作家何敬堯先生進行演講,題目為「臺灣妖怪的奇幻之旅」。何敬堯老師由我們最廣為人知「日本妖怪文化」作為開頭,講解民間故事妖怪故事中的流傳與傳播。老師以日本妖怪文化進行舉例說明,日本妖怪大多源於中國文化中,透過唐代宗教、文化的傳播,妖怪的形象亦有轉化與社會融合,漸漸形成現今廣為人知的妖怪故事與妖怪形象。老師將此概念帶入臺灣妖怪故事當中,現今臺灣妖怪傳說亦是融合不同文化,結合社會想像與文化,形成當今口耳相傳妖魔奇譚。再者,何敬堯老師進一步分享其田野調查結果與研究結晶,說明臺灣各地之間的妖怪故事,並由這些民間故事挖掘背後史料與文化特色。此外,何敬堯老師透過這些史料採集,從中內化成自我創作,結合戲劇、手遊、桌游等文創,給予史料新的面貌。






單元六「未來想像」教案演示:面向未來:科技力量的人文思索

 

單元六「未來想像」教案演示:面向未來:科技力量的人文思索

講者:莊家瑋兼任助理教授

時間:2021/03/30

地點:文學院116教室


本次活動「莊家瑋教案演示-面向未來:科技力量的人文思索」,邀請本校兼任助理教授莊家瑋老師,進行通識國文單元六「未來想像」教案演示。此次教案演示以循序漸進的問題帶領在場老師進行思考,並且以人文的眼光去檢視「AI」的概念。

首先,家瑋老師以「未來科技的想像」帶我們觀看《西元2000年的法國》系列畫作,由西元1900年藝術家幻想未來科技對比當今社會使用的人工智能有所不同,引導出現今社會受科技使用帶來的生活便利性。其次,老師進一步敘述科技的運用與醫療的連結,透過人臉辨識與生活紀錄照片,進一步幫助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病人能夠辨識親人、喚醒回憶,帶出科技如何與記憶中的情感聯繫,進一步幫助病人恢復記憶。但老師卻讓我們反向思考,透過110年學測中的國學寫作知性題:「經驗機器」的記憶修改以及現今漸漸掌握「消除恐懼記憶」的科技反思使用者「人」的抉擇,當中的利與弊為何。

家瑋老師不侷限於文本、人文電影的分析,而是透過當今科技的切入,透過時事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其中優劣,思索人文社會下科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給予在場老師新的啟發。





教師專業社群講座:以文字詮釋宇宙人生

 

教師專業社群講座:以文字詮釋宇宙人生

講者:沈政男醫師

時間:2021/03/16

地點:文學院116教室


本次教師專業社群演講邀請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專科醫師、詩人、散文家、時事評論者沈政男醫師進行演講。沈政男醫師為臺大醫學系畢業的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等數項文學獎,除此之外,其時事評論作品亦有數百篇刊登報章。此次醫師帶來「以文字詮釋宇宙人生」演講主題,向我們敘述如何由自我的閱讀經驗轉向文學創作,透過文字書寫、紀錄對社會的百態,「以文字詮釋宇宙人生」。





單元四「他者與我」教案演示:為什麼要將他者納入考量

 


單元四「他者與我」教案演示:為什麼要將他者納入考量
教案演示老師:賴柯助
時間:2021/03/09
地點:文學院116教室


本次第四單元「他者與我」的教案演示,由賴柯助教授帶來精彩的教學示範,以「為什麼要將他者納入考量」為主題和問題核心,帶領學生逐步瞭解自身與他者之間的關聯。

一開始,賴柯助教授先以自身經歷為例,詢問學生對於鳥類寄居自家陽台的看法,有的人會選擇驅趕鳥類、傷害他者,有的人會選擇與鳥類共居、溫和對待他者,這樣的差異從何而來?我們如何選擇我們對待他者的態度?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看法,並與學生討論每一種選擇的意涵。

接著,賴柯助教授會讓學生觀賞「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並針對劇情中複雜的種族議題、道德難題一再提出探問,「道德」是什麼?人是為了「道德」而「道德」,還是為了其他原因才遵守道德準則?透過這些探問,最後引出「功效倫理學」及「義務倫理學」的概念,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命題。

最後,針對開頭的問題和辛德勒的名單中種種道德衝突的情節進行問題討論,人為什麼會違反道德?人為什麼會為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建立在那些良善的念頭之上,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善念,構築他者與我之間互利而和諧的關係。








108-2通識國文成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