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任介紹陳醫師的本業不是文學,卻能講文學、寫文學,這是很厲害的。所以在屏科大聽完陳醫師的演講後,就積極爭取邀請他到我們這裡演講。主任也說此次演講之後,會將內容剪輯放在社交媒體,讓更多人有機會聆聽醫師演講。
陳醫師開始介紹自己的創作緣由。他說自己從小喜歡小說,本行是骨髓移植,後來成為台大法醫學科主任,是法醫行政,然後參與林滴娟事件,因為這樣開始寫專欄,之後寫歷史的專欄,慢慢才開始寫小說,又因為寫的是歷史小說,需要踏查,這得益於自己在醫生養成過程中學習到的實證醫學。他說因為正史、野史,書寫立場不同,且各個族群對同一事件或歷史的記載都不同,又加上日本大河劇的啟發,還有許多人的幫忙和支持,自己漸漸由家族宗祠是陳永華還是陳澤故居的爭議開始收集海內外相關資料並踏查相關地方,最後寫成有荷蘭少女瑪利婭、平埔族西拉雅女子烏瑪,以及加入鄭芝龍商船大隊的漳州人陳澤的三族群,內容有英雄也有愛情故事的【福爾摩沙三族記】這部小說。
之後,陳醫師介紹其另一作品【傀儡花】,這一部虛實相雜的小說,寫的是部落遇到國家「英國、美國、清朝官府」,敘述1867年的史實,即墾丁船帆石海岸曾發生的喋血事件,美國羅妹號曾嘗試在此處登陸,但被「斯卡羅族」打敗,之後法裔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曾與「瑯嶠十八社總頭目」排灣族斯卡羅頭目Tou-ke-tok(漢譯卓杞篤)為此簽署國際條約南岬之盟。此故事,結合正史人物和虛構角色,其事件史有明文,人物則有九成是確有其人,人物包含台灣各方人馬(包括福佬、客家、生番、熟番、混血土生仔、清國官僚、外國使節、傳教士等等),故事內容描述臺灣多個族群間的衝突、協調與發展。
然後,陳醫師再介紹【獅頭花】,此部小說寫的是獅頭社戰役。此書寫緣由是陳醫師2015年春節與家人經旅行社安排到黃山一遊,參觀李鴻章故居,被「淮軍昭忠祠全國分布圖」吸引,發現台灣也有一個淮軍祠,且地點是在陳醫師小學至高中每年暑假必到的外祖父母家—鳳山,但他卻從未聽過鳳山有「淮軍昭忠祠」。於是,陳醫師開始著手調查,知道1874年李鴻章的淮軍來過台灣,鳳山淮軍昭忠祠祭祀一千多位在台灣戰死的淮軍,但1908被因交通建設被移走,之後陳醫師發現在原址附近供奉李府元帥的「萬福廟」原是「淮軍昭忠祠」,其碑文2018年在台灣博物館尋得。之後,陳醫師踏查了牡丹鄉的女乃社,訪問現在分屬屏東獅子鄉與台東達仁鄉的「大龜文」的頭目以了解獅頭社戰役以及否有英雄事蹟和愛情故事。此小說內容描述在上瑯嶠獅頭山,「大龜文酋邦」和淮軍等原漢兩大族群從衝突到和解,交織出台灣移民時代裡島嶼族群的愛恨情仇,由對抗到和諧的過程。陳醫師認為應該為大龜文的殉難者立碑,但淮軍雖然還有「白軍營遺址」,應更受到尊重。
最後,陳醫師介紹【苦楝花Bangas】,此部小說是由歷史地點的踏查、相關人物的訪問逐漸形成的敘事架構,內容是關於三個後山原住民族「被開山撫番」的故事,以漢人官方的角度敘述其與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大武壠族與馬卡道族之間戰爭的敘事。
在演講最後,陳醫師認為我們應該以全球觀點來看台灣史。他搜索資料的方式有現場踏查、訪問耆老、報導文學、碩博士論文查閱等等。他發現不同部落觀點不同,又因為口述歷史會有很多訛誤,所以他參考洋人的日記和回憶錄,豐富其資料收集。陳醫師認為寫小說應該要「踏查、觀察、亂七八糟的知識、沒有偏見」,讀歷史要具「同情」之瞭解,要包容和感恩。
陳醫師演講完後,主任回饋說這是一場Amazing, fancy的演講,可以增加我們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她提到自己在嘉義梅山對「樟坡」地名的調查,發現樟埔的漳州人來到台灣,現在住在梅山種滿樟樹的小山坡,因此「樟坡」用台語的發音與故鄉樟埔相似但也同時描述現在梅山居住地的相貌 。之後,主任希望能對陳醫師如何發現家族、地方、原住民、和世界的歷史及關係,以及其書寫小說的思路、蒐集資料、以及踏查等等,做深入訪談以保存這些珍貴歷程。
慧貞老師則詢問陳醫師在演講時常提到「很多很神奇」指的是什麼?
陳醫師回應說:「我覺得是真有祖靈。…台東文學獎辦在大東公園,距離淮軍祠只有兩公里,似乎是淮軍的招喚,希望骸骨被找到,似乎是冥冥之間有這樣的因緣。這樣的事不是不科學,是不可知論,像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寫了 The Language of God,也是由不相信到開始相信超科學的存在。」
這次演講的資料十分豐富,但也因為太豐富,所以在記錄時難免有些遺漏。所以,以上心得以參考了網路上對此四部小說的介紹。昨天研習,陳醫生詳細講述其創作靈感來源,如何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尋找答案、以及運用海內外資料。陳醫生對歷史事件記憶如此詳盡,讓人嘆為觀止。最最後,陳醫師回應慧貞老師的問題和詢問我是來自哪裡時,竟與其在「淮軍與大龜文的召喚與尋覓—我寫《獅頭花》的心路歷程」一文中寫的「先說一段靈異故事。後來在我寫作過程,靈異的含量愈來愈足,讓我深信不疑。」相應,只能說是因緣不可思議了!——釋証煜老師分享